|
本报讯 水利部副部长胡四一日前表示,面对我国严峻的水资源形势,我国已经确定将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今后,要逐步形成健全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近两年来,大型城市水价上涨备受市民关注。今年年初北京市也明确提出今年将适时提高居民用水价格。对此,胡四一表示,根据积极推进水价改革精神,一些地方不同程度地调整了水价。根据最新统计,全国6个大中城市平均供水价格为每立方米77元(含污水处理费),比上年同期提高47%。但长期以来水价构成不合理和水价偏低,没有反映水资源的稀缺程度和水环境治理成本,导致目前水资源浪费相当严重、水污染得不到有效治理。因此,必须落科学发展观,加推进水价改革,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价格杠杆的作用。胡四一说,要以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为契机,建立健全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推进水价改革是要建立一种水价形成机制,既要充分体现我国水资源紧缺状况和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又要兼顾社会可承受度和社会公平,同时有利于节约用水、合理配置水资源、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具体来说,一要综合考虑各地区水资源状况、产业结构与用户承受能力,合理调整水资源费征收标准,扩大水资源费征收范围;二要逐步行国有水利工程水价加末级渠系水价的终端水价制度,推进农业用水计量收费,行以供定需、定额灌溉、节约转让、超用加价的经济激励机制;要按照补偿成本、合理盈利的原则,合理调整非农业供水水价,继续推行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缺水城市要行高额累进加价制度。此外,还要增加水价决策的透明度,要充分考虑低收入群体对水价的承受能力。为了打开市场,水资源循环利用不断的提升业务发展的能力,为其塑造卓尔不凡的品牌形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