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发展特色旅游服务业,是巩义拉动民间投资和绿色转型的重要落脚点。 □本报记者程昭华文白周峰摄影 核心提示|“十八罗汉闹中原”,曾是河南县域经济发展的代表作。作为其中一员,“民资”对于巩义来说,有着更为深刻 ...
 发展特色旅游服务业,是巩义拉动民间投资和绿色转型的重要落脚点。 □本报记者程昭华文白周峰摄影 核心提示|“十八罗汉闹中原”,曾是河南县域经济发展的代表作。作为其中一员,“民资”对于巩义来说,有着更为深刻的意义。以民企起家,靠民资升级,在近年来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环境下,巩义依靠优质服务,换来“多元化”民间投资阵容,带来的不只是新产业的快速扩容和发展,更借力不断盘活既有经济存量,使其质量不断提升。 巩义上演民间投资“连续剧” 巩义市大峪沟镇最“丰富”的资源,莫过于荒坡岭地。 石头遍布的干旱、贫瘠山岭中,不断重复的“望天收”、艰辛的农业生产,几乎成为该区域多年的固定动作。 如今,在该镇将军岭村的荒山上,石头正在不断被挖掘、铺平,一座总投资8.3亿元的100MW光伏发电项目正在这里建设。不需要建设厂房,更不需要变更荒地的性质。巩义市兴源新能源科技公司将在原有的1600亩荒山上铺设太阳能板,让贫瘠土地变成“风水宝地”。 “大峪沟镇是典型的山区乡镇,农业生产条件薄弱,但是有着面积较大的荒坡岭地和丰富的太阳能,这其中有着很大的商机。”兴源新能源科技公司一位人士告诉记者,自从看到荒山的发展机会后,该公司多次与巩义市政府进行协商,最终敲定与大峪沟镇合作建设光伏发电项目。其中一期项目投资3.5亿元,将建设40MWP光伏组件发电阵列、升压站、电力送出线路等,预计可实现年发电量4400万度,年销售收入4400万元。“而整个项目建成后,年发电量将达到1.1亿度,为 巩义市清洁能源的供应和发展,提供良好平台。” 在项目所在地,大峪沟镇也利用此项目,对当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该镇一位负责人表示,利用该工程提供的契机,大峪沟镇正在努力发展绿色观光和新能源产业,“将大峪沟镇真正打造成一个‘光伏小镇’”。 像大峪沟这样,借助民资再发展的故事,正在巩义各地不断上演。 鹏泰高新建材制品有限公司在巩义当地投资建设的“煤矸石多孔砖”产业,不仅解决了煤矸石尾矿长期堆积对土地的占据和破坏,还通过技术大大减少了能源消耗和废气排出;上海山里人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投资5亿元的“巩义裸心庐生态旅游度假酒店”项目,在优化当地生态环境的同时,还拉动着巩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相关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巩义市民间投资已完成292.05亿元,保持了7%的增长。投资6.5亿元的生物发酵果蔬汁高端饮品项目、投资6.2亿元的中原新材料研发中心、投资3.7亿元的智慧医疗项目等一批项目的落地和上马,让巩义获得了更多新鲜血液,并以此为契机切入文化、旅游、生物医药、食品等多个产业中。“民间投资在巩义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仅是固定资产投资的主力军,更是巩义转型升级发展的推进剂。”巩义市委一位负责人如此总结。 优质企业服务“筑巢吸凤” 2016年4月,巩义市在郑州举行对外开放暨重点招商引资项目签约仪式上一次签约11个重点项目,总投资36.5亿元,实现了该市“十三五”招商引资的开门红。这些项目涉及互联网和新材料、文化、旅游、卫生等多个板块,且多数为民间投资项目。而在今年1~7月份巩义全市的固定资产投资中,民间占巩义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已上升至94.2%,达到342亿元,同比增长10.7%。 这些成绩令人不禁好奇:以工业为支柱的巩义,在面对转型升级和淘汰过剩产能两大压力下,到底是依靠什么办法,让民间资本对这块区域的兴趣持续不减? “为企业服务好,让投资者有在家的感觉。”上述巩义市委人士用这样的话,总结巩义成绩背后的“秘密”。 2016年4月,巩义市召开工作经济、科技创新暨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印发2016年企业服务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巩义市工业转型升级三年行动计划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强化提升对于企业的服务质量。目前该市30强企业和中小20强企业,都已由市级领导分包服务,同时该市还开展了“专职服务员”活动,对巩义市的百家重点企业进行一对一的精准服务。 巩义市科工信委一位人士表示,近两年经济整体运行环境不佳,巩义的企业同样遭遇不少问题。“一些民间投资项目缺乏有效的资金获取渠道,民营企业投资有顾忌,而帮助企业解决这些疑问和难处,直接促进了巩义市民间投资的增长。” 为帮助企业解决这类问题,巩义市积极开展银企洽谈会,召开2016年巩义市银企对接会议,目前已收集18个镇75个项目。同时,该市还出台了企业上市及新三板挂牌奖补政策,组织专题培训会,让企业掌握资本市场知识和运作技巧。目前,强宏镁业已成功挂牌新三板,另有7家新三板挂牌重点后备企业,均已与中介机构签约,正在运作挂牌。 对于近两年各地大力推进的PPP等项目,巩义市则积极推介投融资公司与企业的深度合作,目前中设机电进出口有限公司、中国机械设备工程(河南)有限公司等客商与人民电缆、维达模板、久达科技、康百万机械、市医院PPP项目等展开意向性的谈判和协商,多个基础PPP项目招标工作也开始有序展开。 下转A06版 (上接A03版) 当地一位企业家坦言,企业近两年发展遭遇困境,曾考虑过在其他地区进行投资,看了一圈后,还是感觉在巩义投资更有底气,身边不少企业家也有相同的感受。 “很多人都说巩义见长的是工业,其实应该是生态。”在唯创咨询分析师魏先生看来,民营经济的高度发达,是巩义良好的企业服务氛围形成的基础。无论是自发形成的产业集聚区,还是民间投资项目内容,巩义市依靠民间资本的活跃度开拓市场,并将精力放在为民营经济成长提供环境的服务意识上的做法,显然切中了市场和企业最直接的需求。“在这种服务生态下,民间投资会更加乐观,而较好的民营企业发展基础,则为投资提供了潜力和抓手。” 多元化投资带动整体转型升级 “工业化”是巩义市发展的品牌,而在民间投资方面,巩义走的却是一条“多元化”之路。 如在今年巩义集中签约的重点项目中,多数涉及互联网、文化、旅游、医药、食品等非工业项目。“深圳华大基因等都是力争过来的,巩义也在调整投资的方向和范围。”该市一位人士称。 从工业投资向多元投资的转变,可以说是由于大环境决定的。“近两年受到市场需求不足、企业成本上升较快等因素影响。企业盈利空间压缩,投资能力开始下降。”魏先生称,巩义工业投资增速从2015年3月起,就开始持续地域投资增速,尤其在当前去产能、去杠杆、调结构的大背景下,改革的必经之痛反映在巩义身上,显示出的正是工业发展乏力。 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巩义市工业投资204.4亿元,增长3.4%,同比回落5.7%,新开工工业固定投资项目同样出现回落。“尤其是大项目储备不足的问题,将对未来工业投资增长有一定制约。” 而在部分市场人士看来,这种“多元化”发展思路,其实早已订好。“从2013年开始,国家对于环境保护与工业升级提出了新的要求,巩义从那时候就开始进行多元化投资升级,科技创新和节能环保一直是其推崇的主要投资方向。”巩义当地企业家刘先生称。 公开资料显示,从2013年起,巩义市就把调整产业结构,推进工业优化升级作为每年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调结构,上水平,大力推进企业自主创新,转变工业发展方式,将重点投资领域从工业向文化旅游、医药等行业进行偏斜,并慢慢形成巩义经济增长的主力军。 刘先生表示,巩义目前围绕的战略定位是山水宜居城、现代工业城、历史文化城。因此挖掘文化、山水旅游资源优势,带动企业科技升级,都是其促进经济发展绿色转型的必选方式。“而这些项目只要设置得当,有盈利前景,更容易吸引民间投资入驻,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巩义找到更多经济增长点,另外一方面巩义发展方式也会逐步向可持续性靠拢。” 也正因此,无论是法国TRB公司的新材料研发项目、昆明广拓生物的高端饮品项目,还是上海旅游酒店项目,无一不是为了在绿色基础上更好拓展巩义未来综合化的竞争力。而在传统工业升级过程中,巩义则提出科技创新强市战略,推进当地68家企业与120多个高等院校、科研所的合作,并推荐和组织多家企业申报河南省智能制造试点企业。 对此,魏先生认为,巩义作为河南县域经济的典型代表,近两年同样不断摸索着转型升级的道路。“巩义经济体量比较大,光盯增长率并不客观,但可喜的是,巩义在想做大经济规模的同时,也越发重视存量经济的质量增长。这种内外同步的升级,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转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