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一)暴雨7月19号上午,我老婆回北京去检查身体,我开车把她送到了高铁站,回家的时候路上已经有部分积水了。路过一个立交桥时,积水位已经很高,好多车都过不去了。我慢慢地把车开回家,然后到东区,新市区那边, ...
(一)暴雨 7月19号上午,我老婆回北京去检查身体,我开车把她送到了高铁站,回家的时候路上已经有部分积水了。路过一个立交桥时,积水位已经很高,好多车都过不去了。 我慢慢地把车开回家,然后到东区,新市区那边,打算看看新房子有没有漏水,但是到了那里时,那雨下得非常非常大,路上到处都是积水。 我看完开车回到我住的地方时,雨大得就像亿万支水箭同时射向地面,车里边的人根本无法下车。 坐在车里足足一个多小时,雨才稍微转小了一点。 我从车里跑出来,几步路的距离,浑身衣服就已经湿透,贴在身上像落汤鸡。 然后,整整一个下午出不了门儿。 7月19号一晚上,大雨瓢泼,没停过。 到了20号,雨势更大。 这时,抖音上、新闻上,都开始出现关于郑州大暴雨的报道,好多地方已经积水受灾。巩义的小关镇、米河镇很多车都被冲走了,米河镇更是已经拉起了防空警报。 到了21号中午,还下着雨,但是雨势略有减小。我待在家里,正在抖音上看灾情,这时儿子打来电话,问家里边儿怎么样。我说:“咱们家里没事儿。” 他说:“你看到没有?抖音里、新闻里现在咱们小关、米河已经淹得不像样子了!据说米河街上出现了几米高的水位。我在电视上都看到了咱们老家门口儿,小关镇医院门口的水居然都已经很深了。” 我说:“是的,不错。” 我儿子说:“爸你考虑到没有?灾情这么大,肯定好多人被大水冲得无家可归。现在这个情况,我想捐款目前是远水解不了近渴,你去想办法买点儿救灾物资,比如说水呀、面呀,火腿肠这一类的,想办法送到灾区那边儿。” 儿子这么一说,我突然醒悟过来,我说:“行!“ 他说:“你买吧!能买多少就买多少!” 我说:“行行行!我立马安排!” 他挂了电话以后啊,说实话,当时我瞬间有种欣慰和骄傲的感觉:儿子长大了,有担当了!在这关键的时候,他想的比我要靠前的多! 然后我就赶紧联系了邮政局的邢雁和剧团的白建明团长,他们是我非常要好的朋友。由于长期不在家乡,在哪儿批发这些东西我也不知道,所以赶紧给他们两位打电话。一打完电话,他们立马开始行动,到处筹措,一直到晚上11点,才勉强凑够了一车物资。 邢雁找到一个批发部的老板,当时给我打电话过来,那个老板说:“实在不好意思,东西没有这么多。找了好几家,其它物品勉强凑够,但桶装方便面凑不足100箱。我想办法,就算挖地三尺,明天早上我也给你凑够!” 我跟他说:“行!另外你还得想办法给我找辆车,运费我来出。明天就往灾区送,而且是越快越好!” 他说:“这你放心!你这也是做奉献,做善事儿,这辆车由我来想办法,钱我来出!也算上我的一份心意!” 看到现在的人素质这么高,公益心这么强,我当时心里也是很感动。 他说:“另外,车外面要拉上横幅。不是为了炫耀,第一,救灾物资的车辆是一般来说是优先通行的,这为了方便,能尽快把物资送过去。第二个,让更多的人看到,就能唤起更多的人捐款捐物!” 我说:“行行行!您想得很周到!” 于是老邢就留了一个字条。批发部的老板说:“这些东西我全安排好,明天你们过来,一到就立刻开车出发!” 我说:“行!非常感谢!非常感谢!” (二)出发 第二天,7月22号。我们很早就到了批发部,但是物资还没凑齐,老板一直在到处调配。等到十点多,后续的物资才逐渐凑齐了。 装上车后,批发部老板把做好的横幅拉上,我一看就愣了,车头上写着我儿子的名字:“崔鹏科和您在一起。”两侧的横幅写的各是“同舟共济”与“共渡难关”。 我说:“这不大恰当吧?!” 批发部的老板说:“非常妥当!这就是让社会各界看的,就是要让人看到这是个人的一个捐助。这样的话会提醒很多人大家都可以这样做。” 行大事不拘小节,只要能唤起更多的人参与捐助,只要更多的人能得到捐助,被人误会不必计较。我说:“行,就这样吧。” 11点钟,老邢当司机,我和我侄子,我们三人开着那辆厢式货车就出发了。 我们直行到了一个红绿灯路口。那个地方已经断电,没有红绿灯,警察看到了我们的车辆,立即给咱们打了通行的手势。 一路上到处塌方,路况很差,有的好多地方都是单行道。但是路上遇到的所有车辆,一看到是送物资的车都立即给咱们让行。当时看到这个情况,我们心里非常非常感动。 这是那天我们去往米河镇时的路况: 我们直接开往米河镇,行驶很缓慢。 当时我们很饿,因为早上没来得及吃饭。老邢更是因为昨天下午就一直忙这个事情,连晚饭都没顾得上吃。我们想着节约时间,顺路找个有吃的地方,结果一路上都没有饭店。 一直开到了小关镇口头村,路边上才看到有个卖面条的,排了很长很长的队,还有一个卖肉夹烧饼的,也排了很长的队。 老邢说:“咱们快一点儿,每人买个肉夹烧饼吃吧。” 我说:“行。” 我们把车停到路边,三个人下了车。 看到排队的人实在太多,我就尝试着跟卖烧饼的老板商量说:“老板,我们是去送物资的,不能等得太久,看看能不能先给我们弄三个?” 说实话,如果在平时,我是绝不好意思提出这种要求的,但当时我的话音一落,前面排队的人立即同一个动作,身体全部让开了。 卖肉夹馍的老板说:“这必须先给你们弄,必须先给你们弄!这两天灾区的人啥都吃不到,那边儿啥都没有!先给你们,先给你们!” 我当时心里一方面觉得很不好意思,另一方面也是非常感动。 结果到了小关镇和米河镇交接的地方,就是口头镇过去一点点,口头村,交通警察已经把路口封了。因为里面积水造成大量车辆被淹,对车辆里人员的救援正在紧急进行。为了加快救援速度,尽快地把里边的人救出来,把受灾的损失减到最小,外来车辆禁止通行。 我说:“我们是送救灾物资的车呀!” 警察同志说:“我们看到了。现在救灾物资好像是要统一调配,这样,你再联系联系当时的联系人,看看还可以送到其它什么地方。” 我说:“行。”当时呢,说实话,不死心,很想第一时间把物资送到受灾最严重的米河镇上。 老邢说:“我从小是在这边长大的,这边的路我熟。咱们开车走小路也要绕过去。” 老邢就开着车,我们往新中镇方向去。 (三)受阻 到了新中镇,温塘村那个地方,老邢说:“这边有一条路能过去。”结果我们到了那边,才发现路已经被冲毁了,又过不去了。 我们看着被冲毁的路,不知道该怎么办时,有个人骑着摩托车过来了,问:“你们是送物资的?往米河镇送物资吗?” 我们说:“是啊!但是路这样,这根本过不去了。” 他说:“前面的路彻底冲毁了,越往米河镇越严重。这一块儿还好一点,再往下根本过不去了。“ 我说:“那怎么办啊?国道那边也堵了过不去。” 他说:“这样,这山上有两条小路,我给你们带路你试试。如果咱们幸运的话,从那小路上能过去,我只能说试试啊。” 我说:“行!” 这位老乡就带着我们从那山上走,全是很窄的小路啊,结果第一条路,眼看都快到了,前面却被冲毁了几十米,完全无法过去。 我们倒回来,老乡又领着我们走了第二条路。 结果也是同样的情况。 最后那个人也非常沮丧地说:“哎呀!我也真没有办法,我也真没有办法了!这是不是老天要灭我们米河呀?!这物资都不叫送进去了!” 这位老乡是一个典典型型的农民呐,看着他沮丧的样子,我们也觉得实在抱歉,我赶紧地拿着烟给他,他也不抽,非常沮丧地说:“那你们返回吧。” 这是当天骑着摩托为我们带路的那位老乡,虽然带来带去无功而返,但我们真的都已经尽力了。 然后我们又返回。一路上没有信号,电话也打不成。 返回到口头,我又找交警同志问现在能不能过去。 “还是不能。“他说:“不过我们已经接到通知,救灾物资得往送市里,慈善总会或是红十字会在那里统一调配。另外小关也是重灾区,那里也有一个物资接收点。” 回到这里,手机有信号了。打电话联系米河这边的捐助联系人,他说:“上面通知了,现在首要任务是救援,所有车辆不能通行,况且里边堵车非常严重,也进不去。“ 他建议送到就近的小关镇。 我问他:“你那边有联系方式吗?” 他说有,就给了一个联系电话。 我们就直奔小关镇,找到物资接收点。 这时小关镇的镇政府已经不能办公了。办公室里的淤泥有半米多深。镇政府门前的桥上,护栏全都已经冲毁,桥已经成了危桥。小关镇政府的工作人员搬到了竹林镇的国土资源所,在那里临时办公。 (四)送到 历尽泥泞颠簸与曲折,我们终于到达了竹林镇的临时办公点,院子里有很多志愿者。 我们找到的联系人是镇政府的一位干部,叫张萌阳,是个女孩儿,如果在平时,应该还是父母面前的娇娇女,灾情面前,却勇敢地站了出来。她满脸疲惫,问我:“你是崔叔叔吧?” 我说:“是的。” 我说:“咿呀!你怎么疲惫成这样儿啊?!” 她说:“没办法呀,灾情这么大,我们这里所有人员基本上都是两三天没有合眼了!感谢您送来物资啊!” 我说:“你感谢啥嘞?这都是自己的事儿!” 当时就安排迅速卸物资。 |
春去春来,巩义市康店邙岭的花如期盛开:菜花黄,杏花粉,
“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岁月流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