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这时来了一位同志,好像是书记。过来先说了感谢的话,然后立即就叫了一辆车,分配了一些物资,说:“赶紧把这些东西送到哪里哪里。”地名我没听清楚,只知道那里从昨天下午到现在就啥都没有了。大家就开始卸车。一起 ...
这时来了一位同志,好像是书记。过来先说了感谢的话,然后立即就叫了一辆车,分配了一些物资,说:“赶紧把这些东西送到哪里哪里。”地名我没听清楚,只知道那里从昨天下午到现在就啥都没有了。 大家就开始卸车。 一起动手卸车的,有这名干部,也有有外地来的志愿者。 当时帮忙卸车的人还是比较多的,好多可能都是过路的人,看见这里来了物资就主动过来问:“有活儿要干吗?”一看要卸车,就都加入了。 我们的车在卸货时,一辆又一辆的私家车都开始拉着东西来了。 多的送来几十箱水或是方便面火腿肠啥的,少的十箱二十箱,有的甚至送来二三十个西瓜,还有的就在超市买的散装的小面包一类的各种食物,拎上几袋就来了。 从这点可以看出当时物资非常紧张。 当时有个女孩儿说:“哎呀,真买不到了!我们就拿了这么一点啊,实在不好意思!” 他们帮助卸下别人的物资,然后才卸自己的。工作人员请他们做登记,留下联系方式和电话。他们却说:“登记啥呢?就带来这么一点东西我们已经很不好意思啦,不用登记!”就这么放下捐赠就走了。 点验记录物资的时候,负责清单的那小女孩儿满脸的疲惫。卸车的人员里,有一位好像是政府的工作人员,也是累得眼皮都睁不开了。匆忙中我拍下了几张照片,附在这里。 货卸完后,他们要开收条,问我是跟谁联系的。 我说:“联系的好像是你们接收物资的那个张萌阳。” 这位干部说:“哦!” 我忍不住说:“你们还是些年轻的孩子呀!都累成这样,我看着都心疼,这心里真不是滋味啊。” 他反而惭愧地说:“哎呀叔啊!跟你说句实话,那天下大雨的时候,雨越下越大,水越涨越高,到处都传来了危急的消息,说实话,当时情况发展得太快了,镇政府也是无能为力,没能采取更好的办法了……” 我心里想,这干部不仅不叫苦不叫累,不叫屈也不喊冤,反而在老百姓面前自我检讨,这真是老百姓的干部啊! 物资卸完后,手续也办好了。那位书记过来说:“哎呀,实在感谢,非常非常的感谢啊!” 我说:“看你说这话!感谢啥嘞?!都是自己家的事儿!你们谢我,我谢谁呀?我也只能谢你们了!看把你们累成啥样儿了!” 真是,看起来他们靠着点儿啥站着就能睡着的那种状态,不知道到底已经挺了多长时间了。 我说:“你们呀一定要注意休息!首先必须把身体保护好了。”他说:“小关镇这几万人,这个时候我们是啥?我们作为政府的工作人员,在这个时候能休息吗?!累死也不能说啥,也得坚持下去!累死也得把问题全部解决了!” 我们临走的时候,跟大家打招呼,可是大家都忙得一塌糊涂,不太顾得上。 快出大门时,负责接收物资的张萌阳看到,跑过来说:“叔叔!衷心地感谢!谢谢你谢谢你!”拉着我们的手,眼神里满是泪光和不舍。 唉,说实话,当时我看着这个姑娘,20多岁啊!这个年纪,应该还在家里边儿在父母的面前撒娇嘞!她承受了这么大的压力,我的眼泪差点儿忍不住流下来。 我用河南话来了一句:“妮儿,一定要注意好身体啊,妮儿!一定要保重,要保护好自己!” 我们回去的路上,沿路都看见四面八方往市区方向来送物资的车,逐渐越来越多,越来越多。这个时候看到的大部分都是这种自发的个人捐助。 当时我们在路上,老邢开着车,突然说了一句:“我怎么一下子感觉咱们这老百姓都这么伟大嘞?” 这句话道出了我的心声。 看到源源不断来送物资的社会车辆,想到这里头都是普普通通的老百姓,是什么使得他们自发地向陌生人伸出援手?我似乎理解,却又说不明白。我的心被这种感动浸润着,又被这种感动鼓胀着,时时觉得鼻子酸酸的。 回来以后,市区很多地方仍然停电停水。 说实话,当时家里也停水,也没有什么可吃的东西。可是街上很多饭店都不开门儿。没辙呀,来回跑了一天,饿极了,我找到一些没用完的瓶装水,下了一碗面条吃。 (五)志愿 第三天,7月23日,快中午的时候,老邢跟我联系。 他说:“巩义第四初中那边儿招志愿者,说是外地捐助物资的车到那里是个中转站,咱们过去帮忙吧。” 我说行啊,他骑着摩托车就过来了。 这个点离我家很近,我们倆到了一看,满院都是人呐! 负责人说,只招40个志愿者,谁知道来了几百人! 由于来的志愿者太多,门口的保安一直在给一群女同志做思想工作,劝她们回去,说要卸的东西都比较重,主要招男的。 保安也是好意,怕女同志太辛苦,结果她们不愿意:“怎么啦?你看不起我们?看不起女的啊?!男的能搬得动,我们两个人就抬得动!这个事儿你也不能当家呀?哪能你不让来我们就不来了?” 当时说着笑着,气氛好像很活跃,旁边的人也跟着乐。但其实大家心里都焦虑,每个人都急切地想为灾区的人们做点儿什么,这几句玩笑可以说有点以苦为乐的感觉。只是大家心照不宣,都在掩饰着感动和焦虑所交织而成的莫名复杂的心情。 志愿者们的主要任务是把从全国各地运来的救灾物资,从大卡车上卸下来,再装上小车以便送往发放点。人多力量真大,装一趟车几分钟就搞定了。 卸车也特别快。一辆很长的大卡车,拉了大概二三十吨货物,大家排着队,一箱一箱地往下传递,短短40分钟就全卸下来了! 都是这种速度!那真是个个儿都抢着干活。非常非常快,效率非常高! (六)外援 到了7月24号,济南教授的儿子周天宇跟我联系,说在朋友圈看到了灾情和我们去送物资的事情,也想尽一份心,问灾区都需要些啥东西。 我说我问问救灾一线,然后就联系了曾与我对接过的那位小关镇工作人员张萌阳。 张萌阳很激动:“叔叔,我首先代表小关镇政府感谢您!感谢这位热心的济南朋友!咱们现在急缺胶鞋和日用品。由于这么多热心市民和全国各地的支援,食品已经不是太大问题了,但是日用品非常奇缺,尤其严重缺乏胶鞋。” 我马上转告周天宇,他说:“行!我现在马上准备物资,再找辆车送来!” 当天晚上七点多的时候,周天宇跟我说车马上就出发。 我很惊讶,问:“怎么这么快呀?!” 他说:“这事儿拖不得呀!车也找着了!” 他说教授在群里一发消息,立马有人提出,自愿、免费提供一辆厢式货车,并把货给送过来。与此同时,超市老板迅速组货,打印店老板迅速制作条幅,大家心意一样:支援灾区,刻不容缓! 孩子们的迅速成长和担当,是我和教授这代人最大的欣慰! 当时听他这么一说,虽然相隔千里,但,华夏民族炎黄子孙,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感觉山东河南真的是血脉相连。 司机马不停蹄连夜赶路,路上困的睁不开眼,连连往头上浇着凉水,浑身湿透。早上六点就到了小关接收点,我也从市区赶了过去。 因为他们开着夜车通宵赶路,路上没有停下来吃东西。到小关的时间又比较早,人生地不熟的,找不着哪里有饭店,所以我到了就赶紧带他们去吃早餐。 找到一个卖油条的早餐店,我、老邢,还有他们两个,四个人早餐总共20块钱。结账时卖早餐的人问:“这也是来咱这里救灾的?” 我说人家是来送援助物资的,跑了一晚上的车。 卖早餐的人立刻说:“算了算了,这样我们不要钱了!” 我说:“不行不行,你必须得收钱,这小本儿生意咋能这样做呢?!” 卖早餐的拗不过我,让步说:“总共20块,付一半儿吧。“ 我还是坚持按20块钱付了。 我本来就应该这么做,卖早餐的人反倒一直说谢谢、谢谢!他反复说:“人家这么远来了,咱们管顿饭很应该的。” 看到他很过意不去的样子,我就宽慰他说:“我也是本地人嘛,这个钱应该是我来付。外地的朋友来支援,我照顾他们是应该的。” (七)干部 这天是7月25号。巩义市小关镇政府里的淤泥已经清完了,工作人员开始回到镇政府办公。所以我们把济南送来的物资开到镇政府那边卸货。 但是志愿者们一大早集中在昨天的物资接收点,当时才早上七点多,他们还没来得及赶到镇政府,而镇政府的工作人员又太忙了,所以一时找不到足够的人手卸车。 我们正准备自己动手,这时院里开来几辆军车,下来一帮解放军战士。 他们看见我们正要卸货,有个好像是中尉的,摆了一下手,哗啦一下,跑过来至少一个班,短短的十几分钟就把一车货卸得干干净净。 谁是最可爱的人?人民子弟兵! 卸完货办完手续,我们要走的时候,那个张萌阳小姑娘追上我说:“叔叔你等一下!等一下!有点儿小事儿!” 接着她又急急忙忙地跑回去,抱了一箱面包和一箱八宝粥过来,放到济南来的车上,对司机说:“也没办法留你们吃饭了,现在没这个条件,这个东西带着,你们路上吃。” 司机师傅急得连摆手,说啥都不要:“你们这都紧缺成这样了,你还给我们拿东西!” 张萌阳说:“一定拿着!这是我们小关镇人民的一点心意。如果是平常那一定好好要接待你们的,但现在实在是没有办法,抱歉抱歉!“一边说,一边硬塞到了人家的车上,然后转身跑着回办公室了,她的事儿太多了。 这么几句话,把两个司机志愿者感动得语无伦次,说:“这、这怎么好意思?!我们专程来送东西,临走还拿两箱……“ 看这个小姑娘工作这么细致周到,这么体贴人,当干部的这么会当家处事,我也玩笑地说:“别不好意思!你们是好客山东,我们河南好客,山东河南都是一家人,都别客气。尤其你们还是来帮助我们的,总不能让你们饿着肚子走吧。” 我想请他们两位到市区正式地吃个饭,但他们俩打算立即开车返回济南,说:“咱是老百姓,回去还得赶紧干活儿,还得养家糊口啊。”说得特别实在。 我说:“行!我们后会有期!“ 他们俩就开车走了。 (八)曙光 我和老邢开着车返回巩义市区,一路上,除了很远地方来的救援的车辆,路上超过一半的车辆都还是个人捐助者。 有小皮卡车,有私家车,更甚的是还有三轮车,拉着东西“叭叭叭“就奔着小关镇米河镇去了。 回巩义市区的路上,来时还能走的国道已经塌方,路又堵了,我们只好绕道中原西路。 可不论走哪条路,一眼望去满眼都是滑坡的山体、垮塌的房屋、淹没的庄稼田地以及被冲得七零八落的车辆、、、这样的景象到处都是!可怜我中原粮仓,被无情的大雨给糟蹋成现在这个样子,心痛啊! 7月26日早上,我又去巩义四中那个物资接收中转站做志愿者。 我到那里是八点多,当时还没开始干活儿。然后就看到“曙光救援队”的车队进来了,下来的队员个个疲惫不堪。 我们在教室里边儿坐着,有三个队员也进来坐下,其他队员有的在树下说话,有的靠墙蹲着,大多数都在打盹儿。 那三个队员进教室后正好坐在我旁边儿,我就拿出烟来递给他们,说:“哎呀,你们辛苦了!” 有个人回答了一句:“说啥呢,都是自己的事儿,辛苦啥呀!” 只有一个人接过烟点上了,另外两位不抽烟。 抽烟的这位点着以后,我就跟他聊,问你们什么地方来的? 他们说:“我们是福建来的。” 我既吃惊又好奇:“从福建过来的?这么远!那福建什么地方呢?”很想跟他们好好聊聊。 可他们实在是太累了,那个人拿着烟抽了两口,就慢慢地把头仰靠着,闭上了眼睛。 我一看他累成那样,不好意思了,也不忍心再打扰他。 他们静静地休息了大概才两分钟,外面响起了尖厉的哨声。 哨声一响,他们三个就条件反射似地蹦了起来,迅速跑出教室,加入队伍立正稍息,敏捷地跳上车,唰的一下,整个搜救队又出发了! 从哨声突然响起到整个队伍出发,他们速度之快,我都反应不过来,连一张照片儿也没留下。我只记住,他们是福建来的,福建龙岩过来的曙光救援队。 但确切是不是福建的,我也不太有把握,当时时间太短了,我可能没听明白。反正车牌照是福建的,也有几个牌号是河北几个地方的。这可能是一个各地志愿者组成的救援队,也可能是志愿者们向曙光救援队提供的车辆支援。 除了他们,我还见到好多救援队。不过他们都很忙,没有机会跟他们打招呼,更没有时间聊天。 见到了很多救援队,就这一次我跟人说上了两句话。但我永远不会忘记他们,他们的疲惫和他们的迅速反应形成这么大的反差,那种忘我的奋斗精神所产生的顽强意志,令人非常感动。 以上就是7月22日到7月25日,我在河南郑州百年不遇的暴雨重灾区,巩义市小关镇的亲身经历,所见所感。 (九)亲人 作为一名志愿者,巩义是我的家乡,为家乡的父老乡亲出力,是我的本份,但是那些来自四面八方的志愿者,他们的千里驰援,让我感到非常温暖。 小关镇政府那里卸车的时候,老邢问一个志愿者:“你什么地方的?” 那个志愿者回答说:“我从四川来的。” 当时灾情刚刚爆发,他的火速支援让我们觉得很惊讶:“四川的怎么上这里来了呀?” 他回答说:“怎么啦?四川人不能来河南当志愿者吗?” 我们不知道说什么好,为这份陌生而真挚的情谊,感觉鼻子酸酸的。 不论是四川的、福建的、河北的、山东的……还是我们河南本地的捐助者、志愿者,以及灾区当地的老百姓,在我这几天的所见所感中,让人深深感叹的是我们整体的国民素质的提高。 |
春去春来,巩义市康店邙岭的花如期盛开:菜花黄,杏花粉,
“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岁月流转